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欢迎光临孵化机专家——“邦达孵化设备”官方网站!
 

热门关键词:孵化机|小型孵化机|全自动孵化机|小鸡孵化器|鸽子孵化机|全 自动孵化设备


全自动孵化机使用说明

文章出处:http://www.bangdafuhua.com发布时间:2018-8-24 9:22:45

全自动孵化机使用说明

 

一、使用流程

1、拆开包装以后,取出应急加热水壶和水管等其它附属配件,出雏筐可以在临出雏前3天时再放入机器内。

2、接好自来水管(没有自来水的地方,可以在高处外挂一个水桶),使用4分水管连接到自动上水的水龙头接口,可以实现自动上水。接好水管后,确保没有滴漏现象。不能自动上水的地方,可以直接向加湿盘中加水。

3、接好地线。机器外面有一根蓝色的地线,一定要保持接地。

4、要确保使用电压220v正常。电压超过240v,加热加湿管就可能会烧穿;低于180v,机器不会正常工作。如果电压不稳定,一定要配稳压器,中小型机器要求稳压器的功率在2000w以上,大型机器的稳压器要求在3000~5000w

5、确保所用电源线为合格产品。请单独使用10A以上交流电,合理选择保险丝或熔断器。

6、为预防临时停电,可以自备发电机,具体功率可以咨询客服。使用发电机时,必须配备稳压器。小型孵化机,可以采用我们配送的应急加热水壶加热,一般不要超过12小时,并且要一直有人看守。应急水壶安装方法见后文。

7、保证您家中的电源装有漏电保护开关(空气开关)。

8、湿度传感器必须悬空挂在几层蛋盘的正中间,不能直接放到种蛋上。温度传感器可放在种蛋上。

9、接好电源,开机,试机运行24小时以上,确认孵化机各项功能都正常后就可以投入孵化了。

10、机器通风口开启。我们孵化机上下两侧均有通风口,下面的是进气口,上面的是排气口。孵化各期可以按需要开启,具体开启要求见后面孵化技术。特别提醒的是,通风口上下要对应开启,以保证空气可以自然循环。出雏期,要在控制器上设置自动换气,一般每隔30分钟一次,每次30秒,设置方法见控制器说明书。

二、注意事项

1、打开包装好的孵化机,检查机内的说明书,加热器、蛋盘以及固定物是否完好无损。

2、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控制器的说明书,尤其是要弄懂微电脑控制器部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到网站上在线咨询,寻求帮助。在没有搞明白使用说明之前,尽量不要调试孵化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向孵化机水盘里加清水,水位一定要在加热器之上,大概在水槽的2/3水位以上。要定期检查水位情况。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加水,避免因水位过低,烧坏加热器。

4、蛋架如果朝向一侧,不方便操作而需要手动翻蛋时,一直按着“增加键”,这样电机会带动蛋盘架子来回旋转。切勿强行手动转动蛋盘架,避免减速齿轮永久性损坏。

5、刚接通孵化机电源时,因为温湿度不达标,机器会报警,只要按一下“减少键”报警声便会停止。

6、本公司双温双控孵化机的主副两套加热加湿系统,可以分别开启,也可以全部开启,由电脑自动控制。一般气温低时两套都开启,气温高时只开启一套就可以。操作面板右侧有开关。

7、加热器及接头要牢固,以防烫伤管理人员。进行箱体内操作时,一定要拔下电源插头。

8、使用炉火加温时,水盘上面应放隔温层,如果蛋架上蛋盘不满,靠近水盘的最底层尽量不放蛋。

9、注意:湿度探头不用时最好从机器中取出来,要保持干燥,严防挂露水,严禁用嘴喝气实验探头,可用手握探头,利用手掌蒸发的湿度观察显示升高。

10、开机之后,加热管与电线接头处,会有烟冒出,请不用担心,这是防漏电保护套在高温下的正常现象,不会有危险,只要打开机门排放干净就可以了。

11、机器内部的蛋架喷涂的是耐腐蚀漆,在受热下会有异味分解,只要空机运行24小时左右,经常打开机门排放,味道基本就没有了。这段时间,操作者正好可以学习调试机器。

12、整批孵化时,如果遇到出雏筐容量不够,可以停止翻蛋,将蛋架停到水平位置,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筐放到机器现有出雏筐的上面,就可以增加出雏容量了。

13、一般开机之后2小时,温湿度才会达到正常设置。如果遇到温湿度有变成“0”的情况下,那就是温湿度探头的接线脱落了,这时一定要联系我们的技术员指导您接好。

14、在计划孵化之前,一定要对机器的温湿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使用至少两只不同品牌的温湿度计与机器的温湿度探头一起放到观察窗附近,2小时以后观察读数,如果不一致,请按照控制器说明书中的方法进行校正,校正时把控制器当前数值调整为实际检测数值即可。

15、强烈建议初学者,先孵化少量的种蛋,学习操作技术,待取得经验以后再大批孵化,以免以技术问题造成损失。

16、如果遇到弄不清楚的技术问题,请不要擅自操作,可以拨打机器上的售后电话与我们联系。

17、各种禽蛋的孵化技术大同小异,一般只是温湿度设置略有差异。我们整理的孵化技术,鸡、鸭、鹅的孵化技术是比较全面的,在孵化其他品种时,也请参考一下鸡鸭鹅的基本技术。

18、注意:如果是整批孵化,想在最后几天停止翻蛋的,可以参照控制器说明书把翻蛋间隔时间(翻蛋周期)调成“0”即可。

三、技术指标:

1.温度显示范围:550

2.温度测量精度:±0.1

3.湿度显示范围:099RH

4.控湿精度:±5RH

5.输出路数:超温、控温、低温、左翻蛋、右翻蛋、控湿、报警

6. 输出电流:控温、控湿10A,其它1A

7.翻蛋次数:最大可记录999次。

8.翻蛋周期:0.199.9小时可调

9.翻蛋时间:1255秒可调

10.换气周期:5999分钟

11.换气时间:0999秒钟

12.测量线长:约1.5

四、工作条件:

1、电压:交流220V50HZ

2、环境温度:15-30℃。

3、环境湿度:30-70%RH

五、孵化过程中临时停电的处理

为防止停电,最好有两路供电系统,或配备发电机,如果没有发电机,停电时,首先将机器的进气口(机器下部)关闭,并使用随机器配送的加热器进行加热保温(方法见后文)。万一发生停电或电孵化发生故障,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气温降低,室温在15摄氏度以上,如果停电二小时以内,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如果停电2~4小时,对胚龄较小的情况应加温;对胚龄较大的,应将孵化机的进、出气孔稍打开一点通气,并每隔一小时翻蛋一次。如果停电时间更长,则应在孵化室内取暖,使室温提高到32摄氏度,并打开通风孔,每隔一小时翻蛋一次,并进行上下层蛋盘调位。这时如有雏出壳,要将机门稍打开些不让幼雏闷死,及时捡出幼雏和空蛋壳。 
     2
、气温超过25摄氏度以上,如果停电4小时以内,孵化机内的胚龄在10日龄以内,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胚龄在11天以上,由于自身产生大量的生理热,当因停电孵化机内风扇停止时,常会出现上层温度高于下层温度的情况,这时需每隔四小时上下蛋盘调位一次;胚龄在16天以上,需每隔二小时上下蛋盘调位一次,并将孵化机的进、出气也全部打开;如果是在出雏筐内,可将机门打开,使温度下降2摄氏度左右后将机门关上,每隔一小时检查顶上几层蛋温,发现有升温趋势时,则上下蛋盘调位。 
      3
、气温超过30摄氏度,如果胚龄在10日以内,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若胚龄超过十日,要打开孵化机门以扩散机内热量,等到机内温度降到35摄氏度以下再将机门关上。若胚龄在15日以上,则采取上述措施后孵化机门不宜关严,应留一条逢,并每小时查看一次顶上几层的蛋温,如果超过35摄氏度,则将孵化机门打开降温至35摄氏度以下,再将机门关至留有一条逢的位置。

六、控制器使用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仪表上电无显示,按键也不灵

(1)检查电源是否有电是否接触良好;如接触不好请重新连接一下。

(2)可稍微用点力震动仪表,如果还无显示可判断仪表内部变压器等问题;处理方法:更换新控制器。

湿度显示“00或99”

1)湿度探头线的接线脱落或者接触不良;处理方法:重新连接(此为常见现象)

(2)湿度探头坏。处理方法:更换探头

湿度偏高

(1)环境湿度太高;处理方法:加装空调或进行抽湿处理

温度显示“0或99”

1)温度探头线的接线脱落或者接触不良;处理方法:重新连接(此为常见现象)

(2)温度探头坏。处理方法:更换探头

仪表显示乱码

此种现象为用户胡乱设置控制器参数以后发生的密码保护,用户不能自己处理,要联系我们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解除密码。

左翻、右翻翻蛋不翻

检查方法

1、 按看手动是否可以翻蛋。 如果手动可以,不自动翻蛋,就是方向记忆错误,只要按直到把蛋架摆平就可以。

2、看下F1和F2设置的是多少,正常是90和180两个数值。如果有一个变成0,也不会翻蛋,按需要设置好即可。

3、 检查电机、行程开关、电脑表线路是否虚接,如有脱落等现象,请重新连接。

4、检查电机是否能正常翻蛋;将电源直接接到电机上,看是否转动。电机上有3根线,中间的是公共,两边的是反正转。把中间的线和一根线同时插到插排上电机就会向一个方向转动;再把中间的线路和另外一根线同时插到插排上,看是否向另外一侧转动。有一侧不转,就是电机坏了,换电机。(注意:断电接线, 然后送电,防止触电)

5、更换行程开关。注意:行程开关的线路绝对不能接反了。

6、检查控制器是否损坏;手动按左翻右翻观察对应的指示灯是否亮,仔细听仪表内部是否有继电器“嗒、嗒”声;如没有声音基本确定控制器已坏,请更换控制器。

以上是一些常见故障的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鸡蛋的孵化方法

 

一、 入孵前的准备和孵化机的操作

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使用来自健康的鸡群,如果是用自己养殖的鸡所产的蛋孵化时,使用种蛋期间,要注意添加禽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应多喂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的饲料:如鱼粉、豆饼和青菜之类,要注意防病、治病,使公、母比例以1:10为宜(轻型蛋鸡),肉食鸡1:8。一般新鲜鸡蛋3-7天孵化率最高,存放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检查存放时间长短,可看气室的大小,3-7天新鲜种蛋气室不足一分钱硬币大小,存放时间越长,气室越大。沙皮蛋、钢皮蛋、畸形蛋、过大、过小和有黑点受细菌污染的蛋都不能用来孵化。

2、种蛋的消毒:消毒种蛋能提高孵化率和减少出壳后雏鸡的染病率和死亡率。现在孵化提倡用新洁尔灭(医院、药店有售)来给种蛋消毒,此药无色无味,不污染蛋壳,且杀菌力强,水洗用量千分之一,喷雾用量千分之五,使用此药时须注意水温不得超过40℃,超过40℃药效会有所下降。(种蛋消毒详细方法见后文)

3、室内温度和湿度:室温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加湿方法,在地面洒水或在炉上放水盆。

4、装盘入孵:装盘时应种蛋大头朝上,盘装满后,如有空隙,可塞些碎纸。每个蛋盘上都有编号、并用孵化记录本记录,以防调盘时混乱,当机内温度稳定在38℃持续几个小时后,方可上蛋。入孵天数从蛋温达到37.9℃时计算,每24小时为一天。

5、使用火炉加温时可用调盘的方法来减少温差,调盘时在同一批之间上下里外对调,也可左右里外互换。使用普通的蜂窝煤炉,将煤炉放置在孵化机侧面,距孵化机侧面约20厘米处(孵化机应垫高或将放蜂窝煤炉的地方挖低),用橡胶管将加热器与孵化机内的水盘连接,胶管一端接到水壶出口,接口处一定要牢固;一端插到水盘中,水盘里加半盘水即可。将加热器放置在煤炉口上,这样就可以用蜂窝煤炉加温了。用煤炉加温时应注意加热器口与水盘底要平行,使用火炉加温时,机内水盘上口应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用纸夹固定,以防湿度过大,水盘上面应放隔温层,以防近水盘的两层蛋盘超温。蛋盘架上下层蛋盘上应各放一支孵化温度计,观察窗上也应放温度计,以便随时观察调节温度。水盘里应保持5厘米高的水位,经常检查加水,千万不要断水。如果炉火不旺,又赶上停电,机内温度低,可用事先备好的开水从机外加水倒进水盘内,以提高温度。

6、电热孵化:检查孵化机各个部位(特别是翻蛋器和翻蛋架,水盘里一定要加多半盘水。不要未加水就接通电源,这样会将水盘内的发热件烧坏)正常后,方可插入220V电源通电试用。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查找原因。孵化机控制器系微电脑自动控制,控制器内程序、数据已按孵化要求设置好,一般用户不需调整。用户如需调整,应先看控制器说明书后再调试。该仪器表上的传感器要注意保护。

7、通风孔的使用:初次使用时应将孵化机各处关严,孵化机上的通风孔要全部关闭,孵化三天后应视情况逐渐打开。冬天少打开一些,夏天多打开一些。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第二周开启1/3~1/2,第三周开启3/4~4/4。

二、 孵化理论与孵化机的使用:

1、蛋的构造:蛋的构造分蛋壳、蛋膜、气室、蛋黄、蛋白、脐带和胚珠七个部分组成,未受精称胚珠,受精后称胚盘,得到合适的温度后发育成胚胎。

2、孵化原理:胚胎的新陈代谢,依赖于种蛋内各种酶的活力,而酶的活力强弱又受到温度的制约,酶活力最强时所需要的适宜温度,也就是胚胎所需要的最适宜的孵化温度,这就是蛋变成雏的原理。

3、孵化期及影响孵化期的因素:家禽的种类不同,孵化器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禽体愈大,孵化期愈长。鸡的孵化期21天;鸭28天;大鹅31天;鸽子18天,鹌鹑17天。影响孵化期的因素:(1)种蛋的类型:肉用型比蛋用型孵化期长;(2)蛋重:同一品种的蛋,禽蛋越大孵化期越长;(3)种蛋的保存时间:保存时间越长孵化期越长;(4)温度:使用温度高,发育就快,孵化期就短;使用的温度低,发育就慢,孵化期就长。孵化期过于缩短或延长都不好,只有温度适宜,才能保证按时出壳。

4、孵化所需的五个条件

(1)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重要条件。在短时间内,胚胎在32-40度的温度里仍能发育。在孵化前期,因胚胎幼小,缺乏适应外界温度和调节体温的能力,故需稍高的温度,到发育后期,胚胎已初具调节体温的能力,又由于脂肪代谢加强,产生大量的生理热,故需稍低的温度,这就是温度前高、中平、后低的道理。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1-7天孵化温度38℃8-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这样,方可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如果分批入孵时要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8℃。)21天时可适当提高用温(0.5度),以利小鸡顺利出壳。①高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高温使孵化期缩短,增加死亡率。胚胎在42度时经2-3小时就会死亡;② 低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低温可延长孵化期,增加死亡率。在36度以下的低温里,经一天以上,会造成胚胎发育不全,出壳多死于壳内。

(2)湿度:胚胎的发育对湿度适应范围较宽,一般在50-70%之间,1-7天为前期,相对湿度应为60%;8-17天为中期,相对湿度应为50%;18-21天为后期,相对湿度为70%。这是因为前期要生成羊水,中期要排出尿液,后期利于出壳的缘故。使用火炉加温时,水盘上应盖一层塑料薄膜,根据所需湿度大小,开一条缝或挖一个孔即可自动供湿。孵化机有自动控湿功能,水盘上不需遮盖。小鸡出壳时,应用小喷壶装满40的温水向蛋面上喷雾,以利于破壳出雏。① 高湿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影响尿囊液的排出,造成幼雏毛过长,大肚皮,显得笨重迟钝。② 低湿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是蛋内的水分蒸发过多,造成雏鸡体小毛短。

(3)通风:本孵化机在机左右两侧上下各设有一排通风孔,该通风孔不但能通风换气,而且还起着调节上下温差的作用。孵化中通过开启通风孔来调节通风,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第二周开启1/3~1/2,第三周开启3/4~4/4良好的通风条件能供给胚胎充足的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以保证胚胎的气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进行。如果通风不良,将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胚胎,甚至死亡。孵化前期,由于物质代谢低,需氧少;而后期代谢旺盛,需氧多。19天后胚胎开始用肺呼吸,需氧就更多。① 当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要先满足保温,后考虑通风。② 防止二氧化硫中毒:二氧化硫的比重比空气小,所以它在孵化室的上部,为防止中毒,要在孵化室顶上留一个小孔。

(4)翻蛋:翻蛋的主要作用是避免胚胎与蛋膜粘连。蛋黄比蛋白轻,胚胎比卵黄更轻,胚胎经常与蛋膜接触,翻蛋时把蛋的位置改变,胚胎与蛋膜的接触点也随着改变,因此,避免了胚胎与蛋膜粘连。翻蛋的次数:每一个半小时翻蛋一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种蛋移至出雏区。

(5)晾蛋:晾蛋的作用主要是散发蛋内多余的生理热和给胚胎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超温事故的发生和胚胎缺氧而闷死。入孵前2天不需晾蛋;三至十二天每天晾一次,每次晾十五分钟;十三至十七天每天晾两次,每次晾二十分钟。十八至二十一天每四至六个小时晾一次,每次晾十五到二十分钟。

晾蛋的方法:将孵化机的气孔或门窗打开,关闭电源,让胚蛋温度下降。晾蛋时用眼皮测温,以蛋贴眼皮,感觉微凉(32℃~35℃)即可,然后再徐徐给温,逐渐达到孵化所需要的温度。晾蛋中间翻蛋一次,晾蛋也可结合调盘进行。

5照蛋。第一次照蛋 是在孵化后7—8天,主要检查种蛋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情况。发育正常的胚胎在灯光照验下,隐约可见胚胎上浮,卵黄囊上的血管网向四周扩张如蜘蛛网状。弱胚血管纤细,扩张面小;无精蛋,蛋内透明,隐约呈现蛋黄的阴影;死精蛋呈现血线或血环,有时可见粘壳的小黑点。 

第二次照蛋 鸡蛋在孵化的11天。大型立体孵化机在第二次照蛋时,多采用抽查法,抽检几个蛋盘的胚胎。发育正常的胚胎,尿囊在蛋的尖端合拢,包围蛋内的蛋白,可见蛋的尖端布满血管;发育迟缓的胚胎,尿囊尚未合拢,蛋的尖端尚无血管分布;死胚蛋无血管分布,蛋内半透明,蛋中有模糊的团块。 

第三次照蛋 鸡蛋在孵化的18—19天进行。发育正常的胚胎,气室增大,气室边缘是弯曲倾斜的,血管粗,可偶见胚胎闪动,即胎动,俗称转身和闪毛。即将出壳的雏禽占据胚蛋;发育迟缓的胚胎,气室增大,平齐,血管明显,蛋的尖端发亮;死胚蛋气室边缘弯曲度不大或无弯曲,蛋的尖端发亮,蛋内发暗,浑浊不清,摸之无温暖感。

6、眼皮测温   眼皮是人身上敏感的部位,用来检查蛋温,既简单又实用。正常人的温度是37度,把蛋贴在眼皮上感到温和是37度左右,凉是36度以下,热是38度左右,能忍受的烫是39度左右,不能忍受的烫是40度以上。

7、看胎施温  根据胚胎发育情况用温,为看胎施温。如在5天看到单珠,血管占蛋面五分之四,说明用温正常,如出现双珠,说明用温过高,应降低0.5度,如看不到眼点,说明用温过低,应提高0.5度。由于胚胎发育不一致,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几种形状,这时应以多数为准。

8、鸡胚胎逐日发育透视特征及出雏管理:

第1天,器官原基出现,卵黄表面有一颗透明的小圆点,形状象鱼眼。

第2天,胚胎的心脏开始跳动,血液开始循环,看到卵黄囊血管区,形状象樱桃。

第3天,明显看到卵黄囊血管区,形状象蚊虫。转动种蛋,“蚊虫”随着向上浮动。

第4天,卵黄血管区贴靠蛋壳,形状象蜘蛛。转动种蛋,“蜘蛛”不停的转动。

第5天,由于色素沉积,可以看到一个眼点。

第6天,胚胎胎动,躯干部明显增大,可以看到两个眼点。

第7天,羊水增多,胚胎沉在羊水里,半个蛋面布满了丝。

第8天,从正面看胚胎不断浮动,背面、蛋转动时卵黄不易晃动。

第9天,颈骨开始骨化,胚胎头尾摆动明显,蛋转动时,背面血管边沿容易晃动。

第10到11天,尿囊血管在小头合拢。

第12到16天,血管逐日加粗,颜色加深,由于水分的减少,气室变大,随着胚胎的增大,发亮部分减少,黑影部分增大。

第17天,胚胎完全进入羊膜囊中,看不到发亮部分。

第18天,胚胎转身,喙开始转向气室,气室明显增大,并向一边倾斜。

第19天,颈及翅部突入气空中,卵黄大部或全部进入腹中,血管萎缩,靠近气室可见黑影晃动,开始用肺呼吸,听到阴叫。

第20天,可听到啄壳声,鸡叫声。

第21天,出鸡。

 

出鸡时每隔两小时捡一次雏,捡时要待毛干后进行。盛放雏鸡的纸盒、条筐不宜过大,天热时少放一些,天冷时多放一些。要根据雏鸡的表现增减温度,雏鸡大堆时,说明温度偏低;雏鸡张口喘气时,说明温度偏高,应及时调整。出壳后24小时没有售完的雏鸡需要喂食。喂食前应先给雏鸡饮用千分之零点零一的痢特灵和千分之零点一的土霉素温开水,然后喂给雏鸡备好的配合饲料,喂时少喂勤添,以免雏鸡暴饮暴吃,以致死亡。

人工助产:当大部分雏鸡出壳后,还有个别没有出壳的种蛋(蛋内有叫声),需人工助产,先用手敲一敲,如听到空空的声音,表示血管已枯干,助产时把雏鸡头部拉出后,任其自己慢慢出壳。若遇雏鸡与蛋膜粘连时,可用温水浸湿,轻轻拨离开,助产时遇到出血,立即停手。

 

鸭蛋的孵化技术

 

种蛋的质量要求:

1、种蛋的来源首先应注意种鸭的品质,选择那些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优良、繁殖力较高、健康状况良好的鸭群的种蛋。

2、保证种蛋的新鲜,种蛋的贮存时间愈短愈好,以贮存7天为宜,3~5天为最好的保存期。两周以内的种蛋可保持一定的孵化率,若超过两周则孵化期推迟,孵化率降低,孵鸭弱雏较多。种蛋的新鲜程度除与保存时间有关外,还与保存的温度、湿度、方法等有关。

3、形状大小,蛋形应要求正常,呈卵圆形,过长过圆、两头尖等均不宜作种蛋使用,蛋重应符合品种要求,过大过小都不好,蛋重过小孵出的雏鸭较小,蛋重过大孵化率低。大型肉鸭蛋重一般为85~95克为宜。

4、蛋壳的结构,致密均匀,表面正常,厚薄适度。蛋壳厚度一般为0.035~0.040毫米,蛋壳过厚、过硬时,孵化时受热缓慢,水分不易蒸发,气体交换不良,破壳困难;过薄时水分蒸发过快,孵化率降低。蛋壳结构不均匀,表面粗糙等均不宜作种蛋使用。

5、蛋壳表面的清洁度,蛋壳表面不应有粪便、泥土等污物,否则污物中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蛋内,引起种蛋变质腐败。或由于污物堵塞气孔,妨碍蛋的气体交换,影响孵化率。同时在孵化过程中污染机器,如果有少许种蛋受到轻度污染,在入孵前先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入孵。

一、种蛋的消毒

种蛋产出后,经过泄殖腔会被泌尿和消化道的排泄物所污染,蛋壳表面存在有多种细菌,如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亚利桑那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繁殖很快。虽然种蛋有胶质层,蛋壳和内膜等几道自然屏障,但它们都不具备抗菌性能,所以部分细菌可以通过一些气孔进入蛋内,严重影响种蛋的质量、对孵化极为不利。因此需要对种蛋进行认真消毒。 

1 .种蛋的消毒时机 

种蛋的细菌数量与种蛋产出的时间和种蛋的污浊程度呈高度的正相关。如刚产出的蛋细菌数为300~ 500 个;产出15 分钟后增至1500 ~ 3000 个;1 小时后增至20000 ~30000 个。清洁的蛋,细菌数为3000~3400 个,沾污蛋细菌数为25000~28000 个;脏蛋为39000~43000个。另外,气温高低和湿度大小也会影响种蛋的细菌数。所以种蛋的消毒时机应该在蛋产出后立即消毒,可以消灭附着在蛋壳上的绝大部分细菌,防止细菌侵入蛋内,但在生产中不易做到。生产中,种蛋的第一次消毒是在每次捡蛋完毕立即进行消毒。为缩短蛋产出到消毒的间隔时间,可以增加捡蛋次数, 每天可以捡蛋5~6 次。种蛋在人孵前和孵化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次消毒。 

2 .消毒方法 

( 1 )蛋产出后的消毒  蛋产出后,一般多采用熏蒸消毒法。 

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在禽舍内或其他合适的地方没置一个封闭的箱体,箱的前面留一个门,为方便开启和关闭箱体用塑料布封闭。箱体内距地面30 厘米处设钢筋或木棍,下面放置消毒盆,上面放置蛋托。按照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30 毫升,高锰酸钾15 克。根据消毒容积称好高锰酸钾放人陶瓷或玻璃容器内(其容积比所福尔马林溶液大5 ~8 倍),再将所需福尔马林量好后倒入容器内,二者相遇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可产生大量甲醛气体杀死病原菌,密闭20~30 分钟后排出余气。 

过氧乙酸消毒法 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快速、广谱消毒剂,消毒种蛋每立方米用含16 %的过氧乙酸溶液40 ~ 60 毫升,加高锰酸钾4 ~6 克熏蒸15 分钟。过氧乙酸遇热不稳定,如40 %以上浓度加热至50 ℃ 易引起爆炸,应在低温下保存。它无色透明、腐蚀性强,不能接触衣服、皮肤、消毒时可用陶瓷或搪瓷盆盛装,现配现用。 

种蛋入孵前消毒蛋入孵前可以使用熏蒸法、浸泡法和喷雾法消毒。 

熏蒸法将种蛋码盘装入蛋车后推人孵化箱内进行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熏蒸。 

浸泡法消毒使用消毒液浸泡种蛋。常用的消毒剂有0 . 1 % 新洁尔灭溶液,或0.05 %高锰酸钾溶液,或0 . 1 %的碘溶液,或0 . 02 %的季按溶液等。浸泡时水温控制在43 ~50 ℃ 。此法适合孵化量少的小型孵化场的种蛋消毒,在消毒的同时,可对入孵种蛋起到预热的作用。平养(如鸭、鹅)家禽脏蛋较多时,较为常用此法。如取浓度为5 %的新洁尔灭原液一份,加50 倍40 ℃ 温水配制成0 .1 %的新洁尔灭溶液,把种蛋放入该溶液中浸泡5 分钟,捞出沥干入孵。如果种蛋数量多,每消毒30 分钟后再添加适量的药液以保证消毒效果。使用新洁尔灭时,不要与肥皂、高锰酸钾、碱等并用,以免药液失效。 

喷雾消毒  新洁尔灭药液喷雾新洁尔灭原浓度为5%,加水50 倍配成0.1 %的溶液,用喷雾器喷洒在种蛋的表面(注意上下蛋面均要喷到),经3 ~5 分钟,药液干后即可入孵。 

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用10 %的过氧乙酸原液,加水稀释200 倍,用喷雾器喷于种蛋表面。过氧乙酸对金属及皮肤均有损害,用时应注意避免用金属容器盛药和勿与皮肤接触。 

二氧化氯溶液喷雾消毒用浓度为80 微克/毫升微温二氧化氯溶液对蛋面进行喷雾消毒。 

季钱溶液喷雾消毒200 毫克/千克季钱盐溶液,直接用喷雾器把药液喷洒在种蛋的表面,消毒效果良好。 

温差浸蛋法对于受到某些疫病病原,如败血型霉形体、滑液囊霉形体污染的种蛋可以采用温差浸蛋法。入孵前将种蛋在37 . 8 ℃ 下预热3 ~ 6 小时,当蛋温度升到32.2 ℃ 左右时,放入抗菌药(硫酸庆大霉素、泰乐菌素十碘十红霉素)中,浸泡15 分钟取出,可杀死大部分霉形体。 

紫外线及臭氧发生器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是安装40 瓦紫外线灯管,距离蛋面40 厘米,照射1 分钟,翻过种蛋的背面再照射一次即可。 

臭氧发生器消毒是把臭氧发生器装在消毒柜或小房内,放入种蛋后关闭所有气孔,使室内的氧气(02)变成臭氧(03 ) ,达到消毒的目的。 

3、注意事项 

( l )种蛋保存前消毒(在种鸡舍内进行)一般不使用溶液法,因为使用溶液法容易破坏蛋壳表面的胶质层。保护膜破坏后,蛋内水分容易蒸发,细菌也容易进入蛋内,不利于蛋的存放和孵化。

( 2 )熏蒸消毒的空间要密闭要好要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要求消毒的环境温度在24 ~27 ℃ ,相对湿度75%~80%更好,熏蒸消毒只能对外表清洁的种蛋有效,外表粘有粪土或垫料等的脏蛋,熏蒸消毒效果不好,为此,将种蛋中的脏蛋淘汰或用湿布擦洗干净再熏蒸消毒。 

( 3 )使用浸泡法消毒时,溶液的温度要高于蛋温如果消毒液的温度低于蛋温,种蛋内容物收缩,使蛋形成负压,这样反而会使少数蛋表面微生物或异物通过气孔进入蛋内,影响孵化效果。另外,溶液的温度高于蛋温可使种蛋预热。传统的热水浸蛋〔 不加消毒剂)只能预热种蛋,起不到消毒的作用。 

( 4 )运载工具、种蛋的消毒蛋箱、雏禽箱和笼具等频繁出入禽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所有运载工具应事先洗刷干净,干燥后进行熏蒸消毒后备用。种蛋收集后经熏蒸消毒后方可进入仓库或孵化室。

二、种蛋的保存

(一)种蛋贮存室的要求 大型的孵化场应有专门的种蛋贮存室。贮存室要求隔热性能良好,无窗式的密闭房间。此外,贮存室内还应配备恒温控制的采暖设备以及制冷设备,配备湿度自动控制器。种蛋贮存室与鸭舍之间的距离愈远愈好,同时应便于清洁和消毒。

   (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种蛋保存的理想温度为13~16℃,但保存时间不同也有差异,保存7天以内,控制在15℃较适宜;7天以上以11℃为宜。高温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极大,当保存温度高于23℃时,胚胎开始缓慢发育,尽管发育程度有限,但由于细胞的代谢会逐渐导致胚胎的衰老和死亡;相反温度过低,也会造成胚胎的死亡,影响孵化率,低于0℃时,种蛋因受冻而失去孵化能力。应注意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种蛋应存放在比较稳定的温度环境中。因此,在贮存前,如果种蛋的温度低于保存温度,应逐渐降温,使蛋温接近贮存室温度,然后放入贮存室。温度过高,蛋表面回潮,种蛋容易发霉变质;湿度过低,蛋内水分大量蒸发,势必影响孵化效果,保存的湿度以近于蛋的含水量为最好,贮存室内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范围内为宜。

    三、鸭蛋的孵化期

家禽的孵化期是指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从种蛋入孵开始到雏禽出壳为止的时间。不同的家禽种类以及不同的生产用途其孵化期的长短也略有差异:肉用鸭蛋比蛋用型鸭蛋的孵化期稍长。一般来讲,鸭蛋的孵化期为28天;瘤头鸭的孵化期为33~35天。孵化过程中孵化温度偏高时孵化期缩短;孵化温度偏低时孵化期延长,出壳推迟。出壳时间无论是推迟或提前都是孵化不正常的表现,雏鸭弱雏较多,雏鸭的成活率也较低。

孵化期中胚胎的发育   当给予种蛋适当的孵化条件时,胚胎从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继续发育形成雏禽。现将胚不同日龄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第一天,胚肪以渗透方式进行原始代谢,原线、脊索突和血管区等器官原基出现、胚盘暗区显著扩大。原线发生时,胚盘的直径达到2.4~2.6毫米;明区1.2~1.6毫米,暗区环宽0.5-0.6毫米。照蛋时,胚盘呈微明亮的原点状,俗称“白光珠”。第二天,胚盘睁大。脊索突扩展,形成五个脑泡,脑部和脊索开始形成神经管。眼泡向外突出。心脏形成并开始搏动、卵黄血液循环开始。鸭胚直径达到2.5~2.7毫米,血管区长度为4.5~7毫米。照蛋时可见圆点较前一天大,俗称“鱼眼珠”。第三天血管区为圆形,头部明显地向左侧方向弯曲与身体垂直,羊膜发展到卵黄动脉的位置。有三对鳃裂出现,尾牙形成。胚胎直径为5.0~6.0毫米,血管区的横径为20~22毫米。照蛋时鸭胚血管区似樱桃状。第四天,前脑泡向侧面突出,开始形成大脑半球。胚体进一步弯曲,喙、四肢、内脏和尿囊原基出现。卵黄由于蛋白水分的渗入明显扩大,羊膜腔形成。胚胎直径达5.0~6.5毫米,血管区为22~28毫米。照蛋时,可见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分叉似蚊子,俗称“蚊珠”。第五天,胚胎头部明显增大,并与卵黄分离,前脑开始分成两个半球,第五对三叉神经发达。口开始形成,额突生长,眼有明显的色素沉着。脾脏和生殖细胞奠基。卵黄囊血管贴于蛋壳,容易通过蛋壳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产生热能。尿囊迅速增大形成一个有柄的囊状;其直径可达5.5~6毫米。照蛋时,卵黄囊血管形似一只小蜘蛛,又称“小蜘蛛”。

     四、孵化条件

     (一 )温度

  温度是鸭蛋孵化的首要因素;只有适宜的孵化温度才能保证鸭蛋中各种酶的活动,从而保证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鸭蛋比鸡蛋大,以单位重量计算,蛋壳表面积相对比鸡蛋小,而且蛋壳和壳膜较厚。因此在孵化初期感温不如鸡胚;后期胚胎的散热又不如鸡胚有利,并且蛋黄中脂肪含量高于鸡蛋,孵化后半期由于脂肪代谢增强,必须向外排出大量的体热。因此,在鸭蛋孵化的中后期孵化温度应比鸡蛋低 0.56℃,而且在孵化尤其应采取凉蛋措施。一般情况下,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37~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的死亡。温度偏高时,胚胎发育加快,孵化期胚胎发育过快,孵化期缩短,雏鸭的弱雏较多;超过42℃,2~3小时就会造成胚胎的死亡。相反,温度偏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雏鸭质量较差。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可根据孵化场的具体情况和季节、品种(系)以及孵化机的性能,制定出合理的施温方案、一般采用立体孵化器,通常可参考以下两种施温方案。

(1)恒温孵化,这是进行分批入孵的施温方案,以满足不同胚龄种蛋的需要。通常孵化器内有3~4批种蛋。在室温过高时,整批孵化必然在孵化的中后期代谢热大大过剩,分批入孵就可以充分利用代谢热作为热源,既可减少“自温”超温,又可以节省能源。采取恒温孵化时,新老蛋的位置一定要交错放置,这样老蛋多余的热量被新蛋吸收,解决了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新蛋温度偏低,老蛋温度偏高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孵化率。通常机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7.8℃。但应注意孵化机内上下、前后、左右的温差不能太大,温差越小越有利于孵化,一般情况下,温差不能超过几0.1~0.2℃,温差可通过调整进出气孔等方式得到解决。如果温差较大时,也应注意定时调盘;减少温差对孵化率的影响。

(2)变温孵化:当种蛋来源不足时采用此种孵化法。因为鸭蛋大,脂肪含量高,孵化13天后,代谢热产生较大,如不调整孵化机内的温度,会造成孵化机内局部超温而引起胚蛋死亡,建议温度:第一天38.3摄氏度,第二天38.2摄氏度,第三天38~38.1摄氏度,4~13天37.8~37.9摄氏度,14~25天37.4~37.6摄氏度,26~28天37.2~37.3摄氏度.采用变温孵化时,应尽量减少孵化机内的温差,另外温度的调节应做到快速而准确,特别是孵化的前三天。

(二)、湿度

在鸭蛋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不断向外蒸发,为使水的蒸发保持一定的速度,胚胎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分蒸发过快过慢都会影响胚胎发育,降低孵化率和雏鸭质量。立体孵化器具有风扇装置,空气流动速度快,加上蛋内脂肪含量高,含水量低,代谢热高,蛋内水分容易蒸发。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较快,胚胎易与壳膜粘连,影响正常出壳。湿度变化总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低”。孵化初期,胚胎产生羊水和尿囊液,并从空气中吸收了一些水蒸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孵化中期,胚胎要排出羊水和尿囊液,相对湿度控制在60%为宜。孵化后期,为使有适当的水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产生碳酸,使蛋壳中的碳酸钙转变为碳酸氢钙而变脆,有利于胚胎破壳而出,并可防止雏鸭绒毛粘壳,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为宜。

(三)“淋蛋”(即喷雾洒水)具有晾蛋和增湿双重作用。具体操作方法:从孵化的第十四天开始,用25~30摄氏度的温水每天对胚蛋喷洒1次,孵至第二十五天,喷洒次数可增至每天2次。喷水不仅可以散热降温,还可将蛋壳上的胶质薄膜洗去,提高蛋壳和壳膜的通透性,促进蛋壳,壳膜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善其气体交换和水分代谢,提高孵化质量。

(四)通风换气: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量随着胚龄的增长而增多,出壳时,需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约为1胚龄的100倍。孵化箱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0.5%以上时,即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达到2%以上就会使孵化率急剧下降,如果达5%时,孵化率可降至0。通风量的大小还会影响机内温湿度的变化,冬季或早春孵化时,应注意控制通风量,夏季应注意加大通风量

(五)翻蛋:翻蛋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胚胎与壳膜的粘连,同时,定时转动蛋的位置,还可增加胚胎运动,也增加了卵黄囊、尿囊血管与蛋黄、蛋白的接触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最新研究表明,通过翻蛋震动,会增强初生雏的抗应激能力,使其对后天的应激因素具有适应性。大型电孵机每昼夜应翻蛋1012次,人工翻蛋的一般2小时1次,昼夜翻蛋次数不少于4次。翻蛋应从入孵第1天开始直至落盘,翻蛋的角度最好能达到180,因鸭蛋体积大,含水量比鸡低,蛋白粘稠,因此要求翻蛋角度要大,便于胚胎转动。
  (六)凉蛋:鸭蛋的脂肪含量高,蛋大。随着孵化胚龄的增加,胚胎增大,脂肪代谢加强,胚胎产热量越来越多,需要散发的热量也随之增多。多余的热量如不及时散发掉,会引起蛋温升高而影响胚胎发育,甚至烧死胚蛋。因此,当孵化至14天后,开始凉蛋,直至出雏。分批入孵,恒温孵化时,以最早入孵的种蛋为准确定凉蛋时间。凉蛋的方法很多如关闭电源,打开孵化机门,将蛋盘移出机门外;或掀去摊床上的覆盖物;或在蛋面上喷40.5的温水等。凉蛋时间依季节、室温和孵化胚龄而定,一般每昼夜凉2(如早9时,晚9),每次1540分钟。何时结束凉蛋,可用人工的方法来试温,即将鸭蛋贴在眼皮处,感到温和(3234)就该停止凉蛋。此外,如采用同批入孵变温孵化制度再加上机内凉蛋或喷水则效果更好,又可节省劳力。

(七)照蛋 在孵化过程中应对入孵种蛋进行3次照检,入孵后的6~7天进行第一次照检,剔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如发现种蛋受精率低,应及时调整公鸭和改善种鸭的饲养管理。入孵后的第13天进行第二次照检,将死胚蛋和漏检的无精蛋剔出,如果此时尿囊膜已在蛋的小头“合拢”,则表明胚胎发育正常,孵化条件控制合适。第三次照检可结合落盘时进行。

(八)适时捡雏 高温季节应适时捡雏,雏鸭不可在机内停留时间过长,否则可导致雏鸭失重、脱水。

 

鹅的孵化技术

 

一、鹅蛋的孵化条件

(一)温度

     温度是鹅胚胎发育最主要的因素。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对于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适宜的孵化温度是鹅胚胎发育的保证,正确掌握和运用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孵化过程中给温标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在给温范围内灵活掌握运用。小型鹅种给温应稍低于中、大型鹅种;夏季施温较高时,孵化温度应低于冬、春季等。虽然胚胎发育对孵化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超过给温范围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因为鹅胚对稍高于或低于适宜的温度范围是敏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高温对胚胎的致死界限较狭,危险性较大,如果胚蛋温度达到42℃,经2-3小时就可以造成胚胎的全部死亡;低温对胚胎的致死界限较宽,危险性相对较小。由于鹅蛋的脂肪含量和热量水平比鸡蛋、鸭蛋高,所以孵化温度应比鸡、鸭蛋低,孵化初期,胚胎的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产热较少,又无体温调节能力,需要比较稳定和稍高的温度,以刺激糖类代谢,促进胚胎的发育。温度过高,易使心脏和血管过度疲劳而出血,出现死亡现象。孵化中期,随着胚胎的发育,体内产热逐渐增加,孵化温度应适当降低,孵化后期,胚胎产生大量体热,这时可以利用胚胎的自温进行摊床孵化,如果在出雏前不降低孵化温度,就会妨碍体热的散发,聚积有害的代谢产物,致使胚胎死亡。孵化期内孵化温度总的要求是前高后低,在孵化的中、后期严防超温。立体孵化器常采用以下两种施温方案。

    恒温孵化(分批入孵)通常孵化期内有3-4批种蛋,充分利用胚胎的代谢热作为热源,以满足不同胚龄种蛋对温度的需要,既可减少,“自温”超温,又可节约能源。采取恒温孵化时,新老蛋的位置交错放置,这样老蛋多余的代谢热被新蛋吸收,解决了同一温度条件下新蛋温度偏低,老蛋温度偏高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孵化率。一般机内空气温度控制在37.8℃.这是在种蛋来源不充足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孵化方法。

变温孵化(整批入孵)适用于种蛋来源充足的情况下所采用的孵化方法。由于鹅蛋较大,蛋内脂肪含量较高,在孵化的14-15天后,代谢热上升较快,如下调整孵化机内的温度,会出现机内局部超温而引起胚胎的死亡,变温孵化是根据不同胚龄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适宜的孵化温度。孵化第1天温度为39℃-39.5℃。第2天38.5-39℃,第3天38-38.5℃,第4-28天为37.8℃,29天以后转入出雏筐孵化直至出雏,温度设为37.5℃。

(二)湿度

    孵化期内,湿度对胚胎发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适宜的湿度可调节蛋内水分的蒸发,并与胚胎物质代谢有关。

    2、适宜的湿度可使胚蛋受热均匀。

    3、在出壳时湿度使蛋壳中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鹅喙壳、破壳。在孵化的不同阶段对湿度的要求不同,湿度控制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低“。鹅蛋孵化的第1-9天胚胎要形成羊水、尿囊液,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0%-65%;第10-26天为50-55%,第27-31天为使雏鹅出壳正常,防止绒毛与壳膜粘连,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0%。若采用分批孵化,孵化器内有不同胚龄的胚蛋,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出雏期间增加到65-70%。在孵化期间,无论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胚胎衰弱。孵化率下降和雏鹅品质差等不良后果。湿度过高,蛋内水分不能正常蒸发,雏鹅腹部容积较大。湿度低,胚蛋水分蒸发过快,个体小,同时还容易引起绒毛与壳膜粘连,出壳困难。孵化期内适宜的湿度能使胚蛋受热均匀,后期则有利于胚胎的散热,出雏期则有利于正常出壳。

(三)通风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孵化过程中通风换气,可以不断提供胚胎需要的氧气,及时排出二氧化碳,还可起到均匀机内温度,驱散余热等作用。早期的胚胎主要通过卵黄囊血管利用卵黄中的氧气。胚胎发育到中期,气体代谢是依靠尿囊,通过气孔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孵化后期,胚胎开始肺呼吸,耗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大量增加。若孵化机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孵化率下降15%,如不及时改善通风换气,畸形、死胎会急剧增加。在实践中,孵化器通风装置提供的新鲜空气远比实际需要量多,只要通风系统运转正常,正确控制进出气孔,一般不会发生氧气不足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若采用整批孵化,在孵化前期可以不开或少开通气孔,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加,再逐步加大或全部打开通气孔。通风与温度、湿度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通风不良,空气不流通,湿度增大,温度不均匀;通风量过大,温度、湿度又不易保持。因此,应合理地调节通风换气量。

(四)翻蛋

在孵化期间,定时翻蛋可使胚蛋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壳膜粘连,有利于胚胎发育,促进胚胎的运动,保持胎位正常,有利于出雏。机器孵化翻蛋的角度以达到90℃为好,每2小时翻蛋1次。平箱孵化等传统的孵化方法没有转蛋装置,因种蛋平放,可用手工翻蛋,翻蛋角度为180度,同时应调整蛋筛的位置,可每天翻蛋6-8次,至少应达到4次。

(五)凉蛋

鹅蛋比鸡蛋大,在其单位重量的表面积相对较厚,其散热能力比鸡蛋低,加上鹅蛋脂肪含量高,孵化至16-17天以后脂肪代谢能力增强,因此产生的生理代谢热较多。在孵化后期必须采取凉蛋措施才有助于胚胎及时散热。通常每天凉蛋2次,每次30-40分钟,少则15-20分钟,凉蛋时往往把蛋盘端出机器外进行,每次凉蛋时间不超过40分钟。在夏季凉蛋时蛋温不易下降,可在蛋表面喷凉水,达到快速凉蛋的目的。蛋凉到用眼试有温嘟嘟的感觉时,即可放入机器内。

(六)喷水。在目前被认为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关键所在。喷水作用有三: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使蛋壳和壳膜不断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加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鹅蛋的壳上膜厚,蛋壳坚硬。前者影响气体和水分蒸发,后者妨碍啄壳。壳上膜的存在对孵化的头几天是有利的,随着胚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当尿囊合拢后,需要吸人更多的氧气和排出大量代谢产物时,壳上膜开始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要把它除掉,就要对1731天的胚蛋喷水(提早喷水对尿囊的合拢不利)。气温高时喷冷开水,气温低时用3540℃的温水喷洒。每天喷一次,将蛋喷至湿透,待晾干后继续孵化。在给蛋反复凉蛋喷水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其性质由坚硬变为松脆,雏鹅容易破壳,减少出雏期的死胎。

 

二、鹅蛋的孵化方法

1、孵化前的准备孵化室在使用前应先清扫、消毒,通常与孵化机的消毒同时进行,入孵前应对孵化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热装置、风扇、电动机、控制调节系统、机器的密闭性能、温度计等。检查完毕后即可接通电源,进行试转,观察有无异常情况,然后调试好孵化机的温度卡温度稳定后方可入孵。

2、种蛋入孵,最好不要从贮存室取出后马上入孵,应先进行种蛋的预热处理,冬季和早春气温较低时,入孵前将种蛋放在孵化室内4-6小时,最好放到22-25℃的环境下预热,因为种蛋在贮存期胚胎发育呈静止状态,预热可使胚胎有一个逐渐“苏醒”的过程,有利于胚胎发育,并可减少孵化器内温度的下降幅度,不至于影响其他批次胚蛋的发育。鹅蛋比较大,在装盘时适宜于平放,有利于胚胎发育,入孵时间以下午4时后为好,这样大批出雏的时间在白天,工作比较方便。

3、照蛋一般孵化期内应照蛋3次,照蛋的时间和方法见后。孵化期间进行照蛋可检查胚胎的发育情况,根据胚胎的时机发育情况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

4、转盘 如果采用机摊相结合的孵化方法,二照以后可将胚蛋转至(摊床上继续孵化)如果采用全程机器孵化,到28天时,将蛋架上的蛋盘抽出,移至出雏机内继续孵化,提高机内相对湿度,停止翻蛋,准备出雏。转盘时间视胚胎的发育情况而定,如在有50-60%啄壳。转盘较好。

5、出雏  出雏前应准备好装雏鹅的竹筐,筐内应垫上垫草或草纸,一般每隔3-4小时捡雏一次。捡雏动作要求轻、快。先将绒毛已经干了的雏鹅迅速捡出再将空蛋壳捡出,以防蛋壳套在其他胚蛋上(使胚胎闷死。少数出壳困难的可进行人工助产,出雏期间,不应频繁打开出雏机,以免影响机内的温度、湿度。

6、停电时取得措施 一般大规模的孵化厂应备有专门的发电机。如遇停电,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没有备用发电机,应根据停电时间的长短、胚龄的大小用室温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早春室温低,可用生火来提高室温、每半小时人工转动风扇一次,使机内温度均匀,否则热空气聚积于机内上不导致上部过高,下部过凉;若胚龄高,自温能力强,应立即看打开机门散热,每隔1小时翻蛋,以免种蛋产生的热量过多;停电时间较长时,特别是胚龄小的蛋,必须设法加温,改变孵化形式,胚龄大时可转入摊床进行孵化。

三、孵化效果的检查

孵化效果的分析和检查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基本措施,人为地掌握和克服影响孵化效果的环境因素,给胚胎正常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条件,才能获得理想的孵化成绩。

(一)孵化效果的检查分析

    1、照蛋:照蛋的目的是检查孵化期间的鹅胚胎的发育情况,检查孵化条件是否适宜;同时还可剔除无精蛋、死胚蛋,有助于更好的改进孵化条件,提高孵化成绩。在孵化过程中,一般照蛋3次,第一次照蛋在6-7天进行,应及时剔除无精蛋、死胚蛋,并检查种鹅的受精率以及种蛋的保存条件等是否适宜。第二次照蛋在15-16天进行,正常的胚蛋尿囊在小头“合拢”同时剔除花胚蛋。第三次照蛋可进行抽样检查,作为孵化后期调整孵化条件,按时出壳的参考。通过这次照蛋,根据不同时期胚胎发育的程度,作为调整孵化条件的依据。

2、蛋重的变化:随着胚龄的增加,胚蛋由于水分的蒸发,蛋白、蛋黄营养物质的消耗,胚蛋的重量按照一定比例减轻,通常孵化第5天胚蛋减重1.5-2%,第10天减重11-12.5%,出壳时雏鹅的重量的62%-65%,在孵化过程中可以抽样称重测定,根据气室大小的变化和后期胚胎的形态,了解和判断相对湿度是否适宜。

3、死胚的观察和剖检:解剖孵化不同日龄捡出的死胚,分析死亡原因,可改进孵化的管理。首先观察胎位是否正常,各组织器官的出现和发育情况,孵化后期还应观察皮肤、内脏是否充血、出血、水肿等,综合判断死亡的原因,必要时将死胚蛋作微生物检验,检查种蛋品质,是否感染有传染疾病。

4、出雏的观察与检查: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孵化29天就可见有啄壳,啄壳后12小时就可见出雏,一般30天的后半天到31天的前半天是出雏的高峰阶段,满31天出雏基本出完。如孵化条件不正常,出雏时间提早或推迟,出雏高峰不明显,出雏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31天还有未能出壳,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雏鹅外形进行检查:可从雏鹅的孵黄吸收、脐部愈合情况、绒毛、神态和体形等方面着手。见雏脐部出雏吸收良好,绒毛清洁面有光泽,腹部绒毛干燥覆盖脐部,体形匀称,强健有力,说明孵化条件适宜。若雏绒毛污乱,脐部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较大,站立不稳。大小不整齐,表明孵化条件不正常。结合出雏情况的观察和雏鹅健康状况的检查,并与孵化记录,孵化成绩一起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孵化效果。

(二)影响孵化率的因素

种蛋的孵化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孵化条件外有以下因素:

1、遗传因素:由于家禽种类、品种(系)的遗传结构不同,种蛋的孵化效果也有差异。一般蛋用禽的孵化率较高,肉用禽的孵化率较低,近交时孵化率降低,近交系数提高1%,孵化率下降0.4%。

2、营养水平:鹅蛋的养分是由母鹅将日粮中养分分解转化而成。胚胎的生长发育必须靠蛋中的养分,特别是日粮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更为重要,否则,导致受精率降低,胚胎出现畸形、死亡等,孵化后期无力破壳、体弱、先天营养不足的死胚明显增加。

3、产蛋日龄:孵化率随母鹅产蛋日龄的增加而降低。青年鹅产的蛋比老年鹅产的蛋孵化率高。

4、管理水平:鹅舍的温度、通风,垫草状况等均与孵化率有关。垫料潮湿,种蛋不及时收集等,导致种蛋较脏,间接的影响孵化率。

 

 

 

大雁的孵化技术和人工养殖

 

一、大雁种蛋的人工孵化

1、种蛋消毒。种蛋产出后往往被垫草和粪便污染,表面有少量细菌,30分钟后细菌便可通过壳孔进入种蛋内部。因此应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先将种蛋放入消毒柜内,按每立方28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和14克高锰酸钾备好药品,将福尔马林倒入玻璃或搪瓷容器内(由于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所用容器的容积要较所用福尔马林的体积大5-7倍),然后倒入高锰酸钾,关闭门窗,数分钟后,甲醛蒸汽溢出,12小时—24小时后打开门窗,放出残余气体,将种蛋移入储藏室。

2、预热。孵化前对种蛋进行预热,可使胚胎对外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种蛋出汗。先用高锰酸钾或菌毒杀、百毒杀等药物按说明配成所需浓度,将种蛋在药液中浸泡3分钟—5分钟,捞出晾干,放置在孵化室内预热6小时—8小时。

3、孵化管理。 ① 温、湿度的控制。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8度-37度,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度—38.5度的恒温孵化。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1—3天保持65%---70%;4---28天控制在60%--65%;29—31天提高到70%---75%。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的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② 翻蛋、照蛋与凉蛋。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大雁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需进行三次照蛋。第一次在孵化后第五天进行,拣出无精蛋和死精蛋。第二次在第10天进行,拣出死胚蛋,并及时查明原因,调整孵化条件。第三次在第26天进行,主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决定落盘时间。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要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土法孵化可通过减少覆盖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凉蛋。

4、助产。 大雁种蛋蛋壳较厚,雏雁的破壳齿不是很锋利,有些幼雏不能正常出壳,因此在出雏期间应适时助产。将尿囊血管已经枯萎,内壳膜发黄的胚蛋用剪刀等在蛋钝部轻轻打开,拨开蛋壳1/3左右,并用手将雏雁的头轻轻拉出,放入出雏器内令其自行出壳。

二、雏雁的饲养管理

 雏雁是指从孵出到满1月龄这一时期的幼雁。这一时期是人工驯化的关键阶段,同时因雏雁消化机能不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需精心饲养管理。

1、温度与密度。初生幼雁畏寒怕冷易聚堆挤压造成伤亡,因此必须保持合适的温度与密度。1日龄---4日龄保持30度—28度,每平方米20只—25只;5日龄—14日龄保持27度—25度,每平方米15只—20只;15日龄—30日龄保持24度—18度,每平方米10只---15只;30日龄以后即可脱温饲养。

2、饮水与饲喂。雏雁第一次饮水又称潮口,雏雁出壳后12小时—18小时,在水盘内放入2厘米—2.5厘米深的0.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雏雁放入水中自由饮水3分钟—5分钟。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为浸泡好的碎米掺切碎的菜叶,也可以是拌潮的配合饲料加菜叶,其比例为1:2—3.雏雁所喂青料一定要新鲜、洗净、切细;精料易软不易硬,但不可过黏。1日龄—3日龄将饲料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每天给料4次—5次,4日龄以后可用料槽饲喂,每天给料6次—7次,并将青饲料的比例提高到70%--80%。21日龄以后,雏雁消化能力大大增强,可适当掺喂一些粒料或碎玉米。雏雁饮水量较多,应保证全天不间断供水。

 

 

肉食鸽的孵化技术

 

 

采用人工孵鸽来代替自然孵鸽,一是能使种鸽免去孵化任务,缩短产蛋周期,增加产蛋量;二是能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正确掌握人工孵鸽技术,可使孵化率从亲鸽自然孵化的68%提高到人工孵鸽的88%,其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1、取蛋。应在每天晚上8时以后,对所有种鸽所产的鸽蛋全部取出,不宜过早或过迟。取蛋时须将蛋窝一同取出,以免种鸽恋巢抱窝影响下一轮产蛋。取蛋时,要做好种鸽产蛋时间和鸽蛋标记记录,并建立档案。鸽蛋取出后,可直接进孵化机孵化,也可暂时存放。鸽蛋保存温度不能高于0度,也不能低于5度,且空气要新鲜流通。如有条件,可将种鸽蛋放在恒温18度的保温箱或蛋库内保存。

2、孵化。为了管理方便,可连续取蛋4天后,将所有的种蛋一次性放进孵化机内进行孵化。以后每隔4天为一个孵化进蛋周期。孵化前要对种蛋进行消毒,方法见《鸡蛋的孵化方法》中的消毒方法。孵化温度全期控制在38.3-38.8度,比孵化鸡蛋略高0.5-1°C。空气相对湿度为50%--55%。每2小时翻蛋一次。鸽蛋孵化到12天,要每天抽出蛋盘1次,在孵化机外凉蛋,使温度降至30℃ 后再放回孵化机内。对原机内新入孵的鸽蛋照常孵化。                                            

   3、照蛋。照蛋是全面了解胚胎发育和温度是否适宜的最好时机。冬天照蛋速度要快,以免蛋体受凉,影响胚胎发育,造成出雏率低、弱雏多。 照蛋一般3次。第一次照蛋在入孵5-6天进行,剔出无精蛋、死精蛋,这时胚胎黑色眼点清晰明显、周围布满血丝、易分辨。第二次照蛋在10-11天进行,看血丝是否合拢,是判断孵化温度适宜与否的最好时机。如70%以上完全合拢,即说明温度适宜;如只有少数合拢,说明温度偏低,要及时调节温度,防止因发育迟缓死胎增多。第3次照蛋是在15-16天,主要捡出孵化后期死胚蛋、臭蛋,避免污染其它蛋。

   4、通风

    鸽蛋在孵化过程中,也在做有氧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适当换气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本公司孵化机上下均有通风口,孵化时上下通风口要对应开启,以保证空气自然循环。一般夏秋季节,外界温度和机内温度相差很小,通风口可以全开或打开三分之二;冬春季节,外界气温低,应减少内外冷热空气的交流,通风口打开一半或三分之一,保证孵化机内温度恒定。出雏期,要增加自动换气,每隔30分钟一次,每次30秒。设置自动换气需要在控制器上完成,具体方法见控制器说明书。

二、 人工哺育乳鸽技术

     采用人工哺育乳鸽,能提高乳鸽肉质,增加乳鸽产量,提高养鸽经济效益。

1、设备。①喂鸽器:将吸球或注射器(去除针头)改作小容量的喂鸽器。设置较大容量的桶式喂鸽器,包括吊桶式喂鸽器、脚踏式喂鸽机和手枪式电动气控喂鸽机等。②育雏保温箱:供1—7日龄乳鸽保温用。③育雏鸽笼:一般可制作成长200厘米、宽100厘米、高50厘米,网眼1厘米*1厘米的长方形镀锌网眼鸽笼,供8—16日龄乳鸽人工育雏用。17—26日龄乳鸽采用笼式鸽笼,4—6只为一笼。喂鸽器、保温箱、雏鸽笼的容量和只数,应根据其生产规模来确定。

    2、育雏。温度要求37-38℃,5—7日龄,温度要求34--36℃,用吸球喂鸽器或注射式喂鸽器进行人工饲喂。8---15日龄,转平面育雏笼,温度要求30---33 ℃ ,后再逐渐降至常温。此时开始用较大容量的桶式喂鸽器进行饲喂。16—26日龄,上笼式鸽笼育肥出栏。在整个育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和保温。给雏鸽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雏鸽生长发育。 

(1)乳鸽料的配制。乳鸽人工哺育技术能否成功,最关键的是乳鸽料的配制。按照生长日龄的饲养标准和营养要求,来配制全价配合日粮。在配制日粮时应搅拌均匀,并加温开水适量,凉至40℃。1—4日龄、5—7日龄乳鸽料呈流汁状,8—10日龄、11—15日龄乳鸽料呈糊状。16—24日龄乳鸽呈干湿糊状。25—30日龄乳鸽料呈干湿料。

(2)循序渐进。在应用人工哺育技术时,应在少量试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铺开。可先实行产鸽哺育7天后再进行人工哺育,在基本能掌握人工哺育技术后,再逐渐实现全程人工哺育。

(3)抓好“五关”。实行人工哺育乳鸽,一定要抓好健雏关、温度关、乳鸽料配制关、哺育技术关和防病关。

 

 

 

山鸡蛋的孵化技术要求

 

山鸡蛋由于壳厚,气孔封的严,影响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因此在孵化过程中孵化率极低。不过,在孵化中只要注意以下几点,还是可以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一、选蛋:种蛋应符合品种要求,蛋种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种蛋必须来自健康的种鸡群,种蛋保存期为10天,产后7天以内为最佳入孵时间

二、消毒:种蛋的消毒非常重要,消毒的种蛋比不消毒的能明显提高孵化率。种蛋的消毒一般采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克马林30毫升的剂量,在27℃---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灭病原微生物特别对病毒和支原体的消毒效果显著,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密封进行。

三、温度:温度是孵化所需要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当温度下胚胎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孵化期温度要求相对稳定,其变化范围允许在0.5℃,孵化场所要求温度均匀,否则很难孵化出好的成绩。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

温度分别是: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1—7天,38.8℃--39.2℃,8—14天,38.5℃--38.8℃;15—20天,38℃--38.5℃;21—24天,38.5℃--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高山鸡蛋孵化率。

四、湿度:湿度也是山鸡蛋孵化期的重要条件,若湿度不足,则会引起胚胎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或孵出的鸡体重轻,雏鸡两脚鳞片粗糙、干枯,若湿度过高,孵出的雏鸡虽较重,但雏鸡的蛋黄吸收不良,腹部大,体质差、易死亡,致使成活率下降。孵化期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70%--75%。  

五、翻蛋: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孵化期受热均匀。实践证实,1—20天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180度,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蛋发育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六、通风:控制原则是:前期小,后期大。在孵化的前三天,可将进气口(机器底部)关闭,排气口(机器顶部)不可关闭。三天后打开进气口,进气量不用很大。孵化

七、照蛋。一般照蛋3次,入孵5天后开始照第一次。及时检出无精蛋、死精蛋、无精蛋蛋中透明只有中间1小黑点或通光透明,并可看到许多沙眼,死精蛋无血丝。第二次照蛋在第11天,正常为半部黑色、死胚表现不完整。第三次在第19天、活胚可见发育正常、血管在蛋的小头合拢、在气室中可见黑影闪动、死胚可见气室和蛋下身部两头发育有残余血管和死胚的阴影。

八、凉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可达38.8℃,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时期凉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出蛋内积热,孵化16天后,应每天晾蛋一次,20—24天,生理热多,每天晾蛋2次,晾蛋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九、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之一。喷水作用有三点,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分别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山鸡蛋的壳上膜厚,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壳坚硬,前者影响气体和水分蒸发,后者妨碍啄壳,壳上膜的存在对孵化头几天是有利的,随着胚龄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当尿囊合拢后,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和排出大量的代谢物质时,它就开始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对21—24天的胚蛋喷31℃---38℃的温水(不可过早,也不可过迟),每天喷一次,待晾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凉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雏鸡易破壳,减少了出雏期的死胎。      

 

 

鹌鹑的人工孵化要点

 

    在孵化前首先要调好孵化机,要求温度和湿度精确,通风良好,而且要在试温后方可使用。在孵化中有几个条件必须注意:
  1.温度
  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才能保证鹌鹑胚胎的正常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孵化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适当调整温度。
  整批入孵可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方法控温。前期(1~6天)温度为38℃,中期(7~14天)温度为37.8℃,后期(15~17天)为37.7℃。
  分批孵时采用“前平、后低”的原则。如每隔5天入孵一批,那么,第一批入孵后采用38℃,第六天,即当第二批鹑蛋入孵后,调成37.8℃,以后再入孵几批也同样采取该温度保持不变。1 5天落盘到出雏器后,采用37.7℃。
  2.湿度
  湿度也是孵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情况下,孵化前期相对湿度要求60%,中期为50%,后期落盘后为65%~70%。
  3.通风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持胚胎的呼吸代谢,孵化室要有通风换气设备。
  4.翻蛋
  翻蛋可使各部位受热均匀,有利于胚胎发育,并可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还有助于胚胎运动。要求每2小时翻蛋1次,1昼夜翻蛋12次,15天落盘后停止翻蛋。翻蛋角度为90度。
  5.照蛋
  一般在孵化的5~7天进行头照,12~13天进行二照。照蛋的目的在于及时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以便减少蛋的占用面积;照蛋还可以观察胚胎发育状况,以便调节孵化条件。
  6.孵化室和出雏室环境要求
  孵化室和出雏室要求宽敞,有上、下水道。通常室温保持在20~25℃。出雏时,温度应上升到30℃左右;室内相对湿度为50%~60%。
                   

 

孔雀孵化八要点

 

1、选蛋:孔雀蛋重在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形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

2、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死种蛋表皮上的病毒,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进行。

3、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8天38.5—38.8℃;9—15天38—38.5℃;16—21天37.8—38.2℃;22—26天(即出壳)37.5-38℃.

4、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湿度过低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鸟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5%---70%。

5、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90度,第22天停止翻蛋。

6、凉蛋:一般孵化18天时每天凉一次;22—26天每天凉2次,凉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喷水:喷水是提高处处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孔雀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待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凉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雏鸟破壳而出。

8、照蛋:第一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任何变化也没有,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要及时取出无精蛋。照蛋的次数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主要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并及时查出死胎蛋。

 

火鸡的孵化技术

 

一、孵化条件

   (一)温度

    温度是火鸡孵化条件最重要的条件,由于火鸡蛋中脂肪含量和产热量均高于鸡蛋,所以从全程来看,其孵化温度应略低于鸡蛋0.2℃,同时温度应随胚胎日龄的增长而降低。一般火鸡孵化可以分为变温孵化和恒温孵化。

    1、变温孵化:适用于种蛋整批入孵方式,全进全出。在孵化前期温度略高,以后随胚胎的生长发育自身发热,孵化的温度要逐渐降低,防止中后期超温。

2、恒温孵化:适用于种蛋分批入孵的方式。

   (二)湿度

    火鸡蛋在孵化期间要求的湿度比较稳定,孵化期内的适宜湿度是50%--60%,出雏器内的湿度是65%--75%。高温和低湿对于胚胎发育都有影响,一定要防止高温高湿。湿度低蛋内水分蒸发多,容易引起胚胎和蛋壳膜粘连,雏火鸡脱水;湿度过大,雏火鸡大肚子,脐部愈合不好。孵化室内的环境湿度要求为75%。

    (三)通风换气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除最初几天都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且随着胎龄增加而加强。尤其是后期,胚胎以尿囊呼吸转变为肺呼吸,对氧气的需要量就更大了。出雏前期胚胎死亡多与通风状况差有重要关系。

    通风换气与温湿度有着密切关系,通风良好,温度低,湿度就小,通风不良湿度就大,通风过度则温湿度难以保证。通风换气与胚胎散热关系极大,尤其是孵化后期,胚胎发育更加旺盛,产热更多。如果热量散不出来,将严重阻碍胚胎的正常发育,甚至烧死。所以,孵化器内的均温风扇,不仅为胚胎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还可以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驱散余热。孵化室内的通风换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备有排风设备。

   (四)翻蛋

翻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粘连,促进羊膜运动。人工或机械翻蛋比抱窝火鸡少,因抱窝火鸡翻蛋目的还有调节内外胚蛋的温度。人工翻蛋每2小时一次,每次翻蛋90度。

(五)凉蛋

火鸡种蛋孵化后期,由于自身温度急剧增加,当发育速度加快时应注意凉蛋,在夏季更应注意凉蛋。凉蛋可刺激胚胎,调整发育速度。方法是:打开孵化器,推出蛋车2/3,待种蛋表面温度降至33℃时,可推入继续孵化。

凉蛋并非必须的孵化程序,应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孵化天数、气温及孵化器性能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孵化中的几项操作技术

孵化的操作技术,有些环节由仪表控制,只需提前进行校正,如温湿度的控制,翻蛋的定时运作,有些操作量大且细致。

(一)照蛋

在暗处用照蛋灯进行,照蛋时要稳、准、快、尽量缩短时间,有条件的应将室外温度提高,并争取在半小时内完成,孵化期的照蛋工作一般进行2—3次。通过照蛋将无精蛋(白蛋)、弱精蛋或死胚蛋(血蛋)及时拣出,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空气状况,有利于胚胎发育。

(二)落盘

种蛋孵化到25天后,将活胎蛋移至出雏器内的过程叫落盘。落盘时动作要轻快,防止蛋壳破碎,有条件还要提高室外温度。出雏器事先要进行消毒和升温,落盘后的种蛋不再翻蛋。火鸡种蛋落盘时间也可以根据打嘴的情况而定,有1%-2%的种蛋打嘴就进行落盘。

(三)淋蛋

 落盘12小时后,每隔6小时淋一次,水温40℃左右,可用喷雾器喷洒。

(四)带雏消毒和出雏

在孵化进行到26天半第一次捡雏前,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用甲醛20毫升加温水40毫升,置于孵化器底部,使其自然挥发。第一次捡雏后每隔4小时出一次,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火鸡捡出来,而脐部凸出肿胀,鲜红光亮的,绒毛不干的弱雏,暂时留下待下次再捡。

(五)清扫消毒

 出雏完毕,首先捡出死胚(毛蛋)登记入表,然后对出雏器、出雏室彻底冲洗,清扫消毒。

三、孵化各期胚胎死因分析

(一)前期死因(1-7天)

种火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主要缺乏维生素a和b2,种蛋储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受冻;种蛋熏蒸消毒过度;种蛋运输时受到剧烈震动、孵化温度过高等。

(二)中期死亡(8—20天)

种火鸡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如维生素b缺乏死亡高峰在中期,通风不良,翻蛋不当等。

(三)后期死亡(21-25天)

种火鸡营养水平差,锰、维生素e、b12缺乏,气室小,湿度大,超温或通风不良等原因造成。

(四)闷死在壳内

出雏器温湿度过高,通风不良,胎位异常,卵黄囊破裂,颈腿麻痹软弱等。

(五)啄壳后死亡

若洞口多粘液,系高温高湿,26—27天通风不良,小头向上入孵,头两周末翻蛋,落盘时温度骤降。   

   

 

鸡免疫程序

 

( 1 )商品雏公鸡免疫程序

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滴口。
  
10 日龄  新城疫IV系或Lasota + VH12028/86 疫苗滴鼻点眼,疫苗内同时添加链霉素100 万单位/500只鸡。
  
15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倍量滴口。
  
20 日龄  类减蛋症油佐剂皮下注射,0 . 5 毫升/只鸡。
  
28 日龄  新城疫疫苗倍量滴鼻、点眼。
  
32 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滴口。
  
( 2 )蛋鸡的免疫程序
  
日龄  马立克液氮苗CV1988 皮下注射0.2 毫升/只鸡。
  
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滴口或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倍量饮水。
  
10日龄  新城疫IV或克隆30 滴鼻、点眼。
  
15 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滴口。
  
20 日龄  类减蛋症油佐剂疫苗皮下注射0.5 毫升/只鸡。
  
28 日龄  新威灵疫苗或Lasota + VH12028 / 86 疫苗滴鼻、点眼,同时用复合新城疫油苗0.5 毫升/只鸡皮下注射。
  
32 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滴口。
  
37 日龄  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滴鼻或点眼。同时可以刺种鸡痘疫苗。
  
42 日龄  败血性霉形体病疫苗。
  
60 日龄  鸡新城疫克隆工系疫苗肌内注射。
  
79 日龄  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滴鼻或点眼。
  
100日龄  刺种鸡痘疫苗。
  
126日龄  类减蛋症油佐剂疫苗皮下注射0 . 5 毫升/只鸡。同时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0.5 毫升/只鸡。
  
135 日龄  复合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症三联油苗肌内注射,0 . 5 毫升/只鸡,新城疫克隆系同时肌内注射。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孵化技术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雏鸡,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种蛋的品质和加强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雏鸡质量的途径。
  1.温度
  1.1温度的作用
  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没有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就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1.2温度的要求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自温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日益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温度还应稍低,以利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
  1.3温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1.3.1影响出壳时间和孵化率
  孵化温度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高出壳;温度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要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
  1.3.2影响雏鸡质量
  孵化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加,健雏率降低。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雏鸡个体细小,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眼、喙异常,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温度过低雏鸡不活泼,绒毛粗糙、干燥,腹部肿大柔软,脐环闭合不良,跗关节红肿,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弯趾或八字脚等。
  1.4温度的控制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正确供温。如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8℃,出雏机的温度为37.0℃~37.5℃;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1-7天孵化温度38℃8-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这样,方可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2.湿度
  2.1湿度的作用
  湿度具有导热作用,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湿度不当会影响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湿度还有利于雏鸡出壳,出壳时,在足够的湿度和空气中CO2的作用下,使蛋壳的CaCO3变为Ca(HCO3)2,蛋壳变脆,便于雏鸡出壳。
  2.2温度的要求
  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孵化机内保持50%~60%,出雏机保持65%~75%
  2.3湿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胚胎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不及温度敏感,一般不会造成孵化率大幅下降。但湿度控制不当会影响雏鸡的质量,如湿度过大,会延长出壳时间,雏鸡体软,腹大,绒毛粘连蛋黄液;湿度过小,提前出壳,雏鸡干瘪瘦小,绒毛干燥,发焦,有时粘壳。
  2.4湿度的调节
  湿度过大,适当减少水盘数量,或加强通风,使水气散发;湿度低,则适当增加水盘数量,冷天加温水,夏天加冷水,也可洒湿地面,增加水分蒸发,以提高室内湿度。
  3.通风
  3.1通风的目的
  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O2,排出CO2;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防止自温超温。
  3.2通风的要求
  保持新鲜的空气,O2含量不低于20%CO2浓度不超过0.5%,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
  3.3通风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孵化机内CO2浓度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增加,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据资料介绍,机内CO2含量超过1%,每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CO2浓度达到10%,胚胎将全部死亡。通风过度则会影响到温度和湿度,雏鸡出现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粪便呈绿色等。
  3.4通风的调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一般在孵化初期通风量可以小些,孵化中后期,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大,代谢加强,通风量应逐渐增强,尤其在即将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注意通风,避免孵化后期胚胎闷死在壳内。每个孵化机都有通风孔,通过开启通风孔来调节通风,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第二周开启1/3~1/2,第三周开启3/4~4/4
  4.翻蛋
  4.1翻蛋的目的 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
  4.2翻蛋的要求 每隔1-2小时翻蛋1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
  4.3翻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长期不翻蛋或翻蛋不正常,会降低孵化率,胚胎粘在壳膜上,粘着的部分出现畸形,如肢的缺少或畸形。据报道,整个孵化期不翻蛋,孵化率为29%;前7天翻蛋其后不翻,孵化率为79%;前14天翻蛋其后不翻,孵化率为95%
  4.4翻蛋方法 翻蛋的角度要有90度,以水平位前俯后仰或左右各45度为宜,并要防止震动。
  5.凉蛋
  5.1凉蛋的目的 驱散孵化机中的余热,让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同时给胚胎冷刺激,促进胚胎发育。
  5.2凉蛋的要求 在较冷的天气,孵化机供温稳定,通风良好,机内不超温,可以不凉蛋。在高温季节孵化,整箱入孵上蛋量较大,通风不良时需进行凉蛋,尤其是孵化后期胚胎物质代谢加强,自温超温时应加强凉蛋,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
  5.3凉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凉蛋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在高温季节,整箱入孵时,孵化机内温度超温不进行凉蛋,则会引起死胚和弱雏增加,孵化率下降。
  5.4凉蛋的方法 将孵化机的气孔或门窗打开,关闭电源,让胚蛋温度下降。凉蛋时用眼皮测温,以蛋贴眼皮,感觉微凉(32℃~35℃)即可,然后再徐徐给温,逐渐达到孵化所需要的温度。

6、照蛋。第一次照蛋 是在孵化后7—8天,主要检查种蛋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情况。发育正常的胚胎在灯光照验下,隐约可见胚胎上浮,卵黄囊上的血管网向四周扩张如蜘蛛网状。弱胚血管纤细,扩张面小;无精蛋,蛋内透明,隐约呈现蛋黄的阴影;死精蛋呈现血线或血环,有时可见粘壳的小黑点。 

 第二次照蛋 鸡蛋在孵化的11天。大型立体孵化机在第二次照蛋时,多采用抽查法,抽检几个蛋盘的胚胎。发育正常的胚胎,尿囊在蛋的尖端合拢,包围蛋内的蛋白,可见蛋的尖端布满血管;发育迟缓的胚胎,尿囊尚未合拢,蛋的尖端尚无血管分布;死胚蛋无血管分布,蛋内半透明,蛋中有模糊的团块。 

 第三次照蛋 鸡蛋在孵化的18—19天进行。发育正常的胚胎,气室增大,气室边缘是弯曲倾斜的,血管粗,可偶见胚胎闪动,即胎动,俗称转身和闪毛。即将出壳的雏禽占据胚蛋;发育迟缓的胚胎,气室增大,平齐,血管明显,蛋的尖端发亮;死胚蛋气室边缘弯曲度不大或无弯曲,蛋的尖端发亮,蛋内发暗,浑浊不清,摸之无温暖感。 

 

鸡场防疫经验——防治

 

1.选择好场址  一是鸡场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地方;二是场址应距村镇、工厂、学校、居民区及其他畜禽场、公路、铁路、河流300—500米以外。

2.鸡场建筑布局要合理

一是生产区、生活区应严格划分开,生产区要建在上风头;二是鸡场生产区大门前应设消毒池,不经消毒严禁入场,鸡舍门口也要设消毒池;三是病鸡的诊断、剖检、尸体处理等应远离生产区。

3.切断外来传染源

一是人员进场时,要在消毒室内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和胶鞋并洗手;二是运料车不得进入鸡场内,场内的料车工具不得外出;三是鸡场引进或调入的鸡,要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才能与大群混在一起饲养;四是鸡场内的装料麻袋及其他包装用品,要本场专用,以免将病原带入鸡场内。

4.健全场内卫生制度

一是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食槽、饮水器具要定期洗刷消毒,每天定时清粪;二是进鸡前、成鸡出售、雏鸡转群后,鸡舍及用具要进行消毒,用药物喷洒、熏蒸或火焰等办法彻底消毒,空闲10—14天后再启用;孵化前种蛋要消毒,出雏后6小时内熏蒸消毒;按照防疫操作规程,定期进行预防注射和药物防疫。

5.控制和消灭蚊蝇

用溴氰菊脂喷洒效果很好,将2.5%的溴氰菊脂兑水稀释250倍,喷洒在室内墙壁、顶棚和门窗上,每平方米喷药液50毫升,喷一次对蚊蝇有效数日。

6.疫情处理

一是工作人员每天早、午、晚都要细心观察鸡群,发现病鸡应及时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及时治疗。二是发生传染病时,病鸡要严格隔离。三是传染病造成的死鸡,要进行火烧或深埋。四是污染的鸡舍、用具进行消毒处理,粪便堆积发酵后才能运出。

 

鸡免疫方法——防治

 

( 1 )点眼滴鼻  该方法常用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是把疫苗按要求稀释后用滴管吸取疫苗稀释液,滴入每只雏鸡鼻孔2 滴、眼睛1 滴,其特点是效果好,但工作量较大。
  ( 2 )饮水  饮水免疫适用于大型鸡场,其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较小,不惊扰鸡群。但饮水免疫鸡体内产生抗体较低。为保证饮水免疫的效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饮水免疫经常使用的疫苗有新城疫系、系、IV系弱毒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H52 弱毒苗,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等。
  ( 3 )肌内注射  该方法是将疫苗按要求量注射到鸡的胸部或腿部肌肉内,免疫效果可靠,常用于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
  ( 4 )颈背部皮下注射  用于鸡1日龄马立克病防疫及雏鸡阶段油乳苗防疫。
  ( 5 )刺种  用于鸡痘苗的免疫接种。操作时将疫苗稀释摇匀后,用消毒过的钢笔尖或刺种针蘸取疫苗液刺入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结痂,证明接种效果确切。
  ( 6 )气雾免疫  气雾免疫是利用气雾发生器产生的压力将稀释后的疫苗汽化成为雾化微粒,扩散悬浮于空气中,使鸡通过呼吸吸入体内产生免疫力,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用专用器械,使气雾粒子大小为8 10 微米,以保证效果;气雾免疫疫苗剂量是滴鼻、点眼的2倍;疫苗稀释用水最好用蒸馏水5 8 毫升/只鸡,最好加入1 %脱脂奶粉;免疫时鸡舍关闭排风扇,气雾距鸡头部1 米左右高,喷雾10 分后打开鸡舍;为防止诱发呼吸道病,每1 000 只鸡用1 克支原净。

 

常用疫苗简介——防治

 

( l )鸡新城疫I系弱毒苗  一般适用于2 月龄以上的健康鸡,肌内注射1 毫升接种,接种后34 天即产生免疫力。
  ( 2 )鸡新城疫IV 系弱毒疫苗(F 系或Lakota 系)  适用于鸡的不同日龄。60 日龄内适宜于用滴鼻点眼的接种方法,60 日龄以后适合用饮水和喷雾的方法。免疫期l 4 个月。
  ( 3 )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  本疫苗系采用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新城疫(Lakota 系)病毒,用福尔马林灭活后,与油乳剂混合制成。本苗与IV 系弱毒疫苗配合用于雏鸡,可以克服母源抗体干扰,使雏鸡及早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可达23 个月,用于青年鸡和成年鸡免疫期可达1 年以上。用法与用量:雏鸡0.2 0.5 毫升/只鸡,青年鸡和成年鸡0.5 毫升/只鸡,皮下或肌内注射。本苗在28 温度下可保存2 年,30 可保存34 个月,为避免分层现象,不宜在O 以下保存。
  ( 4 )鸡马立克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液氮疫苗。该苗在雏鸡出壳后1 日龄内,颈部皮下注射0.2 毫升,该苗用专用稀释液稀释。520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5 年。该疫苗需在-196 的液氮内保存,保存期2 年以上,可在有条件鸡场使用。
  ( 5 )鸡痘疫苗  鸡痘疫苗常用的是鸡痘鹌鹑化毒株,有甘油苗和冻干苗两种,适用于20 日龄以上的雏鸡,初生鸡不宜使用。甘油苗不稀释,可用鸡痘刺种针或消毒钢笔尖直接蘸取,于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l 月龄以内的鸡刺1 针,1 月龄以上的鸡刺2 针,接种后3 4 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结痂,经23 周痂块脱落,免疫期为5 个月。冻干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100 倍摇匀后使用,接种方法同上,稀释后当天用完。
  (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  常用的有H52H120H120毒力弱,用于雏鸡。H52 毒力稍强,通常用于2 月龄以上或二次免疫的鸡。免疫方法可用点眼、滴鼻或饮水免疫法,免疫期23个月。
  ( 7 )鸡新城疫H120、鸡新城疫H52疫苗  用于同时预防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V 系、H120二联苗,适用于7 日龄以上的雏鸡。IV H52二联苗,适用于2 月龄以上的鸡。
  (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冻干疫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分为弱毒株疫苗和中毒株疫苗。初免最好用弱毒力,二次免疫用中等毒力。免疫方法可用滴口。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各种年龄鸡均可使用。一般应和弱毒活苗同时使用,增强免疫效果。接种后1014 天即可产生抗体。免疫期10 15日龄雏鸡可维持2 3 个月。种鸡可在18 20 周龄胸部肌内注射,可使后代雏鸡在3 4 周内获得较高而整齐的母源抗体,不被野毒感染。
  ( 9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疚苗  用于预防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可在19 周龄接种1 次。肌内注射每只鸡05 毫升。接种疫苗后第2 周开始产生抗体,免疫期可持续4 个月以上。
  ( 10 )禽霍乱菌苗  有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和禽霍乱弱毒菌苗两种。氢氧化铝菌苗适用于2 月龄以上的鸡,每只肌内注射2 毫升,有条件的鸡场可于第1 次注射后1 周再注射1 次,以增强免疫效果,注射后2 3 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3 个月。弱毒菌苗适用于2 月龄以上的鸡,按瓶签注明剂量,肌内注射,注射后5 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3 5个月。
  ( 11 )禽流感疫苗  禽流感疫苗目前使用的是灭活油苗,分H5H9型,主要用于预防禽流感,一般在1020 日龄接种1 次,开产前接种1 次。每次每只鸡肌内注射0.5 毫升。

 

疫苗保存——防治

 

按保存温度和方法不同分为: -15 以下保存,如鸡新城疫弱毒疫苗、鸡痘弱毒疫苗等属于这一类。 2 8 条件下保存,部分进口冻干苗和油佐剂灭活苗在此条件下保存。 - 196 的液氮中保存,马立克液氮苗需要此条件保存.

育雏技术

 

一、技术简介

育雏技术即是对出壳至六周龄的雏鸡在进行严格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环境的控制,使雏鸡群体生长整齐,个体发育健壮,从而提高雏鸡成活率。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我国中小型蛋鸡育雏场和育雏户。

 三、技术规程

1、育雏前的准备 育雏舍应避风向阳,具有保暖、通风设施。进雏前1周应将雏舍内外清扫和冲洗干净,四周墙壁用10~20%的石灰水刷白,地面墙角、食槽、饮水器等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1小时后用清水冲净,舍内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毫升和高锰酸钾14克,封闭雏舍熏蒸消毒,包括饮水器、料盘、料桶、垫料、鸡笼等所有育雏设施。

2、雏鸡选择 孵化室选择雏鸡主要根据出雏时间,一般21天以前出雏的雏鸡,除明显的弱、残外,均算为健雏;21天以后出雏的雏鸡,除明显的健壮、活泼外,均算为弱雏。育雏舍选择雏鸡应根据雏鸡的精神与行为等综合表现来进行,健雏表现为眼睛大而有神,行为活泼好动,叫声宏亮,反应敏感,脐部无血痕、吸收良好,腹部大小适中、柔软,绒毛有光泽、中等长,握在手中的感觉饱满有反弹力。选择后的雏鸡将健雏与弱雏分开养育。对病雏及过小、过弱的雏要坚决淘汰。

3、环境温、湿度和通风的控制 育雏舍从进雏前两天开始预热,舍内温度要求达到30,育雏时的温度达到:第一周龄33~ 35,第二周龄30~33,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降至18~ 20为至。育雏舍供温应该适宜、平稳、逐渐下降,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一是检查温度表;二是观察鸡群动态。温度表悬挂在网上5~10厘米处。温度适合,雏鸡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睡眠安静,分布均匀且俯卧。温度过低,雏鸡密集靠近热源,且易引起感冒、下痢、不采食、压死;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频繁、采食少、体质弱、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啄癖。

育雏湿度应为:第1周龄65%,第2周龄60%,第3周龄后55%左右。舍内湿度以人感湿热,不口燥及雏鸡的胫趾润泽细嫩,雏鸡活动无许多灰尘为好。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上用大盆盛水增加湿度。当湿度过高时,可使用风机通风或往地面撒石灰来调节。

 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可适当开窗,吊起卷帘,或用风机换气,换气时避免贼风和冷风直接吹向雏鸡。

 4、密度、槽位及水位 饲养密度应随品种、日龄、通风及饲养方式灵活掌握。笼养4周龄内每平方米50-60只,5-8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 9-18周龄每平方米10-14只。平养8周龄内,每平方米15-20只,9-18周龄,每平方米10-14只。雏鸡群体以200只/群-300只/群为宜,并根据鸡的强弱、品种、年龄和性别分群饲养,在饲养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调整,使鸡群的发育比较整齐。

 饲槽,3周龄内用料盘,每50只鸡1个,4~20周龄,每只鸡需要槽位8厘米。每30只鸡应备能装2千克饲料的料桶1个。

 雏鸡饮水最好选用自动饮水器,也可用一塑料盘或瓷盘,上扣一废罐头瓶作为饮水器。平养每1000只鸡需8-10个直径36厘米的饮水器或52米长的水槽。笼养每平方米一个饮水器,每只鸡至少可饮到2个饮水器的水。

 5、饮水和饲喂 雏鸡入舍后,及时饮水和开食,先饮水后开食。1周龄的雏鸡忌用凉水,要求饮用凉开水,水温与舍温接近。可用5%的蔗糖溶液,连饮2-3天。在雏鸡饮水后3个小时开食最佳,因为此时雏鸡体内的胎粪已基本排尽,并有饥饿感。开食时可将雏鸡料均匀洒在报纸上,让雏鸡自由采食,少喂勤添。7日龄内喂食6次/日-8次/日,7日龄以后4次/日-6次/日,当有80%的雏鸡吃八九成饱就可以撤掉饲料,这样不会使雏鸡采食不足或过饱,让其保持旺盛的食欲。为提高雏鸡的消化能力,从10日龄起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的细砂,或把细砂放在盘中任其采食。

 雏鸡日粮要求品质好,种类多,适口性好,并严格按标准和比例配合,充分搅拌均匀。7周龄内雏鸡的日粮配方是:玉米64%、麦皮7%、豆粕10%、麻渣3%、菜籽渣6%、浓缩料10(其中,水解蛋白2.2%、浓缩料7.8——内含雏鸡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6、合理的光照 过强的光会给雏鸡造成应激,过弱的光会使雏鸡采食量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体重。雏鸡入舍后前3天要给予24小时光照,光强度每平方米2.7瓦,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均匀,以利于采食和饮水;从第4日龄到第2周龄光照为18小时,但光照强度降为每平方米1.3瓦。以后每周光照时间缩短2小时,直至使用自然光照。

 7、卫生防疫 雏鸡免疫系统不发达,易发生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的疾病,一旦传播则难以控制。所以一栋育雏舍要求饲养来源相同、日龄一样的雏鸡,一次入舍同时转出。并且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预防。为减轻每次免疫引起的应激,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雏鸡阶段应着重防治白痢病,进雏后3天内每只雏鸡 10001U青霉素饮水,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抗球虫药物。

四、注意事项

控制好前三天的光照和温、湿度,让雏鸡尽快熟悉和适应环境,平时防止雏鸡打堆,做好免疫接种,定期搞好舍内外卫生消毒,门前设消毒池,防止疾病的传播。

 

优质雏鸡饲料调配法——营养

 

优质雏鸡饲料是育雏的物质基础,合理喂料与雏鸡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喂给雏鸡营养充分、容易消化的饲料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鸡出壳15—24小时以后就可以喂料了,先把大米煮成八分熟,再用清水淘洗,使米呈沙粒状,这样便可以喂给鸡了。

喂料前可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水给鸡饮服,也可将其拌入饲料中喂鸡。4—5天后,鸡的日粮可改为配合料。可以买雏鸡全价颗粒料直接饲喂,也可按照各种饲料所含养分和适口性多样配合。常用雏鸡配合饲料配方为:玉米40%、高粱5%、黄豆15%、麦麸15%、豆饼10%、菜子饼8%、鱼粉5%、骨粉1.5%、食盐0.5%。其中蛋白质是雏鸡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雏鸡越小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越大,所以如果有条件应该喂一些小鱼、蚯蚓等,作为雏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补充。此外,雏鸡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很大,从雏鸡开食的第3天就可以在饲料中拌入一些切碎的鲜嫩青饲料;10日龄以后的饲料中还应掺一些干净的小砂子以帮助消化。

在喂料上应坚持少喂勤添、少吃多餐和吃八成饱的原则。日喂次数一般3—15日龄时喂7—8次;16—30日龄为6—7次,31—60日龄为5—6次。

饮水对雏鸡也很重要,应在开食的同时经常供给适量清洁饮水,20日龄以前的雏鸡最好饮温水。

 

蛋鸡饲料配方的调制方法——营养

 

各种原料在配方中的初步比例  玉米65%、豆粕20%、鱼粉6%、棉仁粕5%、植物油1%、磷酸氢钙1%、石粉1%、食盐0.3%、其他添加剂0.7%,合计100%

 

 

散养鸡养殖技术

 

鸡舍修建的设备
  2.1 场地选择 选择经环保监测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场地,如果园、林地等(最好有草)。同时要求场地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避风、干燥。
  2.2 鸡舍的修建 林下养鸡就是要充分利用果园、山林灌丛草地等环境,所以应因陋就简,搭盖一定量的鸡舍。鸡舍主要是提供鸡休息、避风之用,所以可以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在山上开避一块略为平整的地方,利用秸杆、木条、塑料绳编成篱笆墙,或用塑料布、塑料薄膜、油毡等围上。一般棚宽5m,棚中间高度1.82.0m,长度依据养鸡量而定,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容鸡15只为最好。同时可选用木条、竹竿在鸡舍内顺养鸡林地方向搭建离地30cm的平台,每隔1cm1根,供鸡柄息。
  2.3 围栏的修建 养鸡山林围网选择尼龙网、塑料网、钢网,也可以用竹竿、树干作围栏。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公顷22503000(有条件的可采取轮牧方式,以利于草地休养生息),场地周边设围栏,栏高1.5m,间隔2m打一木桩,把塑料网固定在木桩上即可(也可用竹子编成竹篱笆)
  2.4 设备 料桶和饮水器应根据饲养鸡的数量而定,一般按每30只鸡配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放鸡时这些设备应摆在舍外。
  3 鸡饲料的准备
  3.1 精饲料 选择产品质量稳定、信誉好的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如金满船、正大、台农等品牌饲料。购买饲料应注意3个方面:一是查看标签,根据鸡龄的情况选择购买小、中、大鸡饲料;二是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三是检查饲料包装是否破损。
  3.2 鲜活虫饲料的制作 为使放养鸡肉质鲜美、生长快、节约成本,可在养殖区附近人工养殖昆虫喂鸡,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稻草育虫法,具体做法是:挖宽、深各0.6m的长方形土坑,将稻草切成67cm长.用水煮12h,捞出倒人坑内。上面盖上67cm厚的污泥,每天浇一盆淘米水,约8d即可生虫,翻开污泥让鸡吃完虫后可继续使用此法再生虫。
  4 雏鸡(O30d)的饲养管理
  4.1 育雏室建设 一般育雏室是利用空房进行改造的,每平方米按40只鸡育雏,要用火炉或红外线灯混合保温。地而再垫上消过毒、暖和干燥的木花或切成35cm的十稻草等垫料。育雏房必须开有换气的窗口,使其既能保温,又能利用新鲜空气的进入使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得以排出。
  4.2 育雏温度 第1周室温3235℃,第2周起每周降低23℃,46周龄脱温。温度是雏鸡的饲养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和抗白痢。  
  4.3 饮水 雏鸡第1次饮水称为“开饮”。育雏第1天雏鸡饮用糖水可以减小前7d的育雏死亡率,糖水的浓度一般为8%,用嘴尝微甜即可。也可于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可减小早期的雏鸡死亡率。水分消耗受环境温度和其他因素影响很大,炎热季节尽可能给雏鸡提供凉水,而寒冷冬季应提供不低于20℃的温开水,并且水的质量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4.4 开食 雏鸡第1次喂料称为“开食”。一般雏鸡在全部饮水36h后才可以开食,饲量为每100只雏鸡400500g
  4.5 喂料 每周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每天喂料68次,喂料量以10min吃完为准。7d后按照雏鸡采食习惯,料桶中的饲料应少装勤添,并做到当天饲料当天吃完。
  5 放养鸡(3090d)的饲养管理  
  在雏鸡移至山地前,果林需先盖好鸡舍。搬运鸡只宜在晚上进行,以减少对鸡的惊扰。白天让鸡在林间自由活动,饮水喂料也在舍外。为尽早使小鸡养成在果园林地觅食的习惯,从脱温转入果园林地开始,每天早晨至少由2人配合,进行引导训练。每天放养时间不能过早,过早时天气寒冷,雏鸡抵抗力差,难以成活,除了下雨或大风天气,都可以使雏鸡在室外活动,傍晚再将鸡赶回鸡舍。阴雨天鸡不能外出觅食时要置足水盆或水槽,并及时补充饲料。果园林地施用农药时禁止放鸡,停放时间按农药安全期而定,以防止鸡发生农药中毒。放养场地不准外人和畜禽进入,以防带入传染病。同时要防止蛇、兽、鸟等有害动物的危害。  
  6 疾病防治  
  6.1 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前文进行。    
  6.2 散养鸡的常见疾病
  6.2.1 鸡球虫病。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雏鸡易发病,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缩,羽毛松乱。排带血液的粪便,并有零星死亡。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可预防或减少鸡球虫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可用克珠利口服液等治疗。
  6.2.2 鸡百痢。出壳13周内的雏鸡最易发生鸡白痢。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羽毛松乱,两翼下重,缩头颈,不吃不动,挤在一起,频频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粘在肛门周围,结成块状。病鸡感染后常因虚弱衰竭死亡。发病时用复方禽菌灵、强效环丙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
  6.2.3 鸡大肠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死亡率较高,主要症状是肠道充血。发病鸡临床表现为羽毛松软、拉水。发病后用复方禽菌灵、思诺沙星原粉等治疗,效果较好。  
  7 结语  
  林下放养优质肉鸡由于采用了优良的品种,在果园、林地、灌丛草地饲养,养出的肉鸡达到色香味俱全,且安全无公害,很适合现代人追求的高品位消费,产品价格一直较高.利润空间较大,所以林下生态型优质肉鸡养殖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一个短、平、快的好项目。

 


内容关键字:孵化机,孵化设备,孵化箱,孵化机价格,孵化设备厂家 ,德州邦达孵化设备厂

最新产品

10枚-200枚木质家庭通用孵化器
10枚-200枚木质家庭通用孵化器
10枚-200枚木质家庭通用孵化器,重点推荐,价格实惠,经久耐用★可容纳蛋量:柴鸡、乌鸡、土鸡:10枚-200枚  &n
邦达3168枚全自动孵化机
邦达3168枚全自动孵化机
经一百余位专家,与几十所高校科研结合广大客户实际使用超过一千余案例情况表明,平均孵化率为95.48%,出雏率优势明显,苗禽个体均匀
邦达352枚全自动孵化机
邦达352枚全自动孵化机
经一百余位专家,与几十所高校科研结合广大客户实际使用超过一千余案例情况表明,平均孵化率为95.48%,出雏率优势明显,苗禽个体均匀
邦达528枚孵化出雏三用机
邦达528枚孵化出雏三用机
邦达孵化机结合三十多年实际孵化生产实践,开发研制的新一代家用型孵化出雏一体机,机器基于大直径混流式搅拌风扇,机内温度场,气流场更均
邦达4224枚全自动孵化机
邦达4224枚全自动孵化机
经一百余位专家,与几十所高校科研结合广大客户实际使用超过一千余案例情况表明,平均孵化率为95.48%,出雏率优势明显,苗禽个体均匀
96枚家用微型孵化器
96枚家用微型孵化器
96枚家用微型孵化器

最新文章排行

在线客服

    通过QQ联系
  • 孔经理: QQ474595235
  • 通过电话联系
  • 0534-5255011
  • 15505445214
  • 15505445214